老祖宗留下的 “四十不纵情,五十不纵欲,六十不纵心”,短短几个字,却蕴含着无尽的生活智慧,这三种习惯,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。
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:“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,诀窍无他,都是能人肯下笨劲。” 其实,在人生阶段遵循这些准则,又何尝不是一种下笨劲、踏实生活的体现呢?
一、四十不纵情,别瞎折腾
四十岁,已然走过了人生的小半程,不再是年少轻狂、肆意妄为的年纪。这时候,“四十不纵情” 就像一句及时的提醒,告诉你别再瞎折腾了。俗话说 “船到江心补漏迟”,到了四十岁,如果还像年轻时一样,凭着一时的冲动和热情,盲目地更换工作、投身不熟悉的生意,或者陷入不切实际的情感纠葛,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困境。
这个阶段,家庭和事业都趋于稳定,身上的责任愈发沉重。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,下有未成年的子女需要抚育,中间还有携手多年的伴侣需要相互扶持。每一个决定都牵一发而动全身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国学大师曾仕强也讲过,人到了一定阶段要懂得 “守成”。在四十岁这个当口,应该把精力放在巩固已有的成果上,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,用心经营家庭,维护好身边的人际关系。盲目地纵情折腾,可能会让多年积累的安稳生活瞬间崩塌,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。
展开剩余55%二、五十不纵欲,别作死
五十岁,身体机能开始明显下降,曾经熬夜、酗酒、暴饮暴食都不在话下的身体,如今已大不如前。这时候,“五十不纵欲” 是对自己健康和生活的负责,要是还肆意放纵,那就是 “作死”。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”,这句俗语人人都懂,可真正能做到自律的人却不多。
有些人到了五十岁,觉得人生已经走过大半,该享受享受了,于是放纵自己的欲望。过度地追求口腹之欲,顿顿大鱼大肉,烟酒不离手,结果身体不堪重负,各种疾病找上门来。还有些人沉迷于物质享受,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盲目消费,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。南怀瑾大师说:“生命,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,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。不争,是人生至境。”五十岁,应该学会看淡欲望,懂得知足常乐,合理安排饮食,适度运动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,安享人生后半程。
三、六十不纵心,活得舒坦
六十岁,人生已经步入老年,辛苦了大半辈子,终于可以松口气,享受悠闲的时光。但这时候,也要注意 “六十不纵心”。“心宽体胖”,保持平和的心态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。人老了,就别再为那些琐事操心,儿孙自有儿孙福,不必过度干涉孩子们的生活。
有些老人,到了六十岁还事事较真,对子女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,和邻里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就闹得不愉快,结果自己整天闷闷不乐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经历风雨,却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,他曾说:“不完满才是人生。” 六十岁的老人,要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,放下心中的执念,培养一些兴趣爱好,和老友们聊聊天、下下棋,没事出去走走看看。不纵心,让自己的内心平静安宁,才能真正活得舒坦,享受天伦之乐,安度幸福的晚年。
“四十不纵情,五十不纵欲,六十不纵心”,这三句话是人生不同阶段的行为准则,也是我们收获幸福人生的密码。遵循这些准则,克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,保持平和的心态,我们的一生才能少些波折,多些顺遂。
发布于:山东省